【湘潭日报】小店烟火暖 邻里情意长
2025-08-15 10:11:5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潭日报 | 编辑:周冠成 |         

邻里街坊在小店里歇凉聊天。(本报记者 罗韬 摄)

“闪光的小店”系列报道⑤

岳塘区湘钢园南村小区一角,有间小店,店铺不大,却像块吸铁石,把邻里的心都拢在了一块。居民刘迪顺形象地称之为《沙家浜》里的“春来茶馆”——不仅是买东西的地方,更是大伙每日喝茶小聚的“打卡点”。一群人,一壶茶,茶香氤氲着家长里短,这光景已有20多年。

“哎!来包盐!”一个顾客把电动车支在围栏外,朝着店里喊一嗓子。“来咯!”店主赵丹应声掀开门帘,笑着将盐从围栏缝里递出。顾客接过盐,塞过钱,脚一蹬,“噌”地便没了影。这样的画面,在园南村这家小店的日常里,如钟摆般规律,透着说不出的亲昵。

小店位于小区一角,红底黄字的招牌在晨光里亮堂堂的。店后连着住家,玻璃柜里的物品码得整整齐齐。墙面上“诚信经营,以人为本”8个字,被岁月磨淡了色泽,却仿佛生了根,透着股实在劲儿。虽是老店,地板擦得锃亮,货架一尘不染,走进来就像到了邻家客厅,舒坦自在。

这家店是赵丹夫妇2001年开的。那时店门口还是临街,人来人往,生意红火。赵丹每天从清晨6点忙到半夜12点,丈夫则在工作之余,每月进货四五趟。“那时候就想着,薄利多销,把街坊们招呼好。”赵丹总是笑意盈盈,客客气气,眼里亮闪闪的。

好景不长。几年后,一道围墙将小店圈在了里头,人流骤减。夫妇俩没认输,几番调整门面朝向,硬是缓过劲儿来。后来电商兴起,实体店生意更难做。2018年,赵丹琢磨着承接了兴盛优选、美团优选、多多买菜等平台的业务,还揽下了代收快递的活儿。

“小区有快递柜,可老人家操作不便。放我这儿,他们来取时还能唠两句。”赵丹一边整理快递一边笑,“现在社区团购赚不了啥,一大袋东西才几分钱,图个啥?不就图个街坊方便,店里也添点人气嘛。”

每天清晨,赵丹总会把代收的快递搬到店门口,在太阳晒不着的地方码放整齐;入夜,未取的包裹又一件件收进屋里锁好。这一来二去,取快递的、买东西的,进进出出总爱停下聊两句,小店俨然成了园南村的温情“驿站”。

对此,赵丹丈夫打趣说,这叫“多项经营”——既为邻里收发快递提供便利,又为小店引来人流。

赵丹爱笑嘴甜,热情招呼着往来居民。邻里心一步步拉近,小店顺理成章成了大家的“驻地”,别样的温情在方寸间弥漫。

居民散步归来,脚总是不自觉地迈向小店。此时,赵丹早已泡好热茶,摆上小食。众人围坐,喝茶歇脚,闲话家常;以前,邻里经常聚在一起烧柴火饭,后来还添置了专业工具用来蒸饺子、包子;如今到了饭点,居民们经常自发“拼菜”聚餐,你家一盘硬菜,我家几道小炒,陆续聚到店里。赵丹夫妇拼起桌椅,众人热热闹闹分享美食。

邻居谁从乡下带回新鲜菜,总会带过来分享;居民上班忙,顾不上孩子,就托付给赵丹夫妇“搭伙吃饭”;谁家有人生病,邻里在小店商议结伴探望;赶上有人过生日,聚会地点自然而然选在小店。赵丹夫妇把店里收拾干净,大家带上菜和礼物,在这里炒菜聚餐,小小的空间被挤得满满当当,欢声笑语回荡不绝……

二十余载光阴,这间小店已成为串起邻里深情的桥梁,赵丹也成了小区公认的“组织委员”。小店虽小,满溢的温情却让它拓展出无限可能。从单纯的商铺到街坊邻里的团聚地,赵丹夫妇以热忱与真心,让这家小店不再仅是商店,更是邻里情感的“栖息地”。

“诚信经营,以人为本嘛!”赵丹丈夫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小店长久立足、融入居民生活的真谛。正是这份坚守,让它在钢筋水泥的小区里化作一抹不可或缺的暖色,牢牢维系着温情的邻里纽带。

记者手记

烟火寻常,最抚人心。当城市节奏越来越快,邻里情感日渐疏离,园南村这家小店却如一处温暖的锚点,牢牢拴住了人间温情。它让我们看见,即便身处钢筋水泥的丛林,只要心怀真诚与善意,一间小店、一对夫妇、一群邻里,便能将平凡日子过成诗,把寻常烟火酿成生活最珍贵的底色。

责编:周冠成

来源:湘潭日报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